我市將努力建成內容多元、結構立體、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,推動聚焦核心素養、著眼整體提升、深化思維進階的教程設計,實施任務驅動、活動引領、資源支撐的學程管理。
一是完善課程架構,實現課程增融。系統建構學校課程體系,強化學科融通,發展學生綜合素質,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標準,開齊開足規定課程,不得隨意增減課時、提高難度、加快進度。積極開發實施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,完善以學科課程、活動課程、實踐課程和基礎性課程、拓展型課程、探究性課程為主要內容的“T”型結構課程體系,滿足學生多樣化選擇,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。
二是推動教學改革,實現課堂增效。踐行“學思融通”教學理念,持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,開發校本教程、學程,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,促進學生自主學習、質疑問難、合作探究,提升學習品質,發展高階思維,提高課堂質效。
三是實施科學評價,實現發展增值。樹立正確政績觀和育人觀,改進結果評價,強化過程評價,密切家校溝通,推進協同育人,開展學生發展指導,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。嚴格規范考試次數與要求,一至三年級不進行期中考試或考查,期末考試僅限語文、數學兩門學科,其他學科只進行考查,考查形式靈活多樣,嚴格實行等第制。四至九年級每學期只進行期中、期末2次考試,嚴禁學校組織學生參加任何形式、任何范圍的聯考或月考。降低考試壓力,改進考試方式,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、違規統考、考題超標、考試排名等行為,堅決克服唯分數的傾向。
四是促進均衡發展,實現學校增質。扎實推進集團化辦學,充分激發辦學活力。深化區域、校際合作教研,加快縮小城鄉、區域、校際教育水平差距,推進創建國家、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(市、區),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。深化高中招生改革,逐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。暢通教師交流輪崗渠道,以“縣管校聘”改革促進師資力量均衡配置,加強教師培養、培訓和考核,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。